导航
 
请选择:
关键字:
南昌大学国学实验班赴河南游学
[ 来源:本网  作者:   添加时间:2025-07-07  浏览:45 ]

根据学校夏季学期的教学安排,2025618日至621日,国学研究院教师张宜斌、周博、王丁带领2023级、2024级国学实验班同学前往河南,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游学活动。

师生先后探访洛阳、安阳两地:在龙门石窟感受千年佛教艺术的恢宏;赴洛阳古墓博物馆探寻历代墓葬文化的奥秘;观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领略周代车马制度的威严;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触摸夏朝文明的脉络;至安阳殷墟追溯灿烂的商文明,并在中国文字博物馆见证古文字演变的魅力。

hn1.png

1/师生于殷墟博物馆合影

“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618日晚,师生一行抵达洛阳。19日上午,细雨蒙蒙中,师生漫步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更显庄严肃穆。下午步入古墓博物馆,地下墓室的砖雕壁画诉说着古人的生死观,25座复原墓葬构成了一部立体的历史长卷。随后参观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这座大型车马坑遗址直观清晰地印证了“天子驾六马”的文献记载,再现周天子的威仪。

hn2.png

2/卢舍那大佛佛像

“赫赫夏都,文明曙光。”20日上午,师生探访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这里承载着中华文明源头的厚重记忆。不论是精美恢宏的绿松石龙形器,还是被誉为“华夏第一爵”的乳钉铜纹爵,都是“最早中国”的生动注脚,闪烁着华夏文明的曙光。在老师的讲解下,夏朝文明的画卷徐徐展开,书本知识跃然眼前。当日下午,师生抵达安阳。

hn3.png

3/周博老师为大家讲解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21日上午,师生前往殷墟博物馆,穿越三千年时光,青铜重器上的斑驳纹饰、甲骨上的卜兆与卜辞,仍在诉说着“大邑商”的辉煌。下午,参观殷墟遗址,宫殿基址的夯土层、妇好墓的随葬品、甲骨窖穴的发掘现场,每一处遗迹都引发着同学们对商王朝“邦畿千里”的遐想。随后,师生们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以“文字”为轴,串联起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深入体会古汉字的构形特征、演化历程,以及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

hn4.png

4/殷墟博物馆“亚长”铜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学之旅,同学们不仅亲证了夏商文明的璀璨辉煌,更在青铜甲骨间触摸到了中华文脉的强劲律动。当书本知识化作眼前真实的遗址与文物,大家对郁郁乎文哉的华夏文明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我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与滚烫的赤子之心,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学习与研究,坚定做中华文明的守护者与传承者。


[ 回首页] [ TOP] [ 打印] [ 关闭]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加入收藏 |
如有项目不能查看,请下载并安装以下插件:FlashPDF
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 2013-2018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