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请选择:
关键字:
重庆大学董涛副教授会议纪要
[ 来源:本网  作者:   添加时间:2025-09-09  浏览:45 ]

重庆大学董涛副教授讲座纪要

应我院邀请,重庆大学历史系董涛副教授于95日(周)晚上7:00-9:00,在人文楼A130教室开展了一场题为“不验辄死:政治文化视角下的谶纬应验逻辑”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国学院张宜斌副教授主持,周博、雷达等教师以及国学院全体同学参加。

谶纬是“谶”与“纬”的合称,“谶”指隐语、预言,“纬”则指纬书。预言及其应验是谶纬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其获得支持和认可的关键性因素。谶纬在秦汉时期之所以广泛流传并取得信赖,正是因其往往能够“应验”于未来的政治发展。这种应验与基于特殊政治需要的解读有关,其验证方式通常为:先做出预测,然后静待事情的发展,最后对结果进行“合理化”的解读。

在讲座中,董涛老师结合多个“应验”的言,阐释了谶纬在汉代政治中的应验逻辑。通过分析讲解夏侯胜提出的“天久阴而雨,臣下有谋上者”预言与霍光废黜刘贺的呼应、孟对“公孙病已立”的解读与汉宣帝即位的关联、甘忠可“再受命”说与哀帝改制及王莽代汉的映照,以及“刘秀当为天子”言与光武帝建立东汉合法性的建构,董老师指出,谶纬并非简单的神秘预言,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明确的政治意图与历史书写策略。他强调,谶纬的“应验”本身并不具有神秘性,它实际上是向前追溯既有的流行言,再来论证当下的事件,从而达到“应验”的效果,根本目的是通过影响舆论来构建政治的合法性。在这一过程中,某些预言被突出强调或重新解释,最终与历史结果相绑定,完成从预言到“史实”的过渡。而在后世,也有如司马光这样的理性知识分子认识到谶纬的应验具有欺骗性,我们应当重视舆论的作用,理性看待谶纬预言。

讲座最后,董老师就在座师生们提出的有关史官选择带来的差异以及灾异的应验等问题进行了细心的解答。张宜斌老师在总结中表示,董老师对谶纬与政治密切关联的强调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极具研究与学习价值。最后,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 回首页] [ TOP] [ 打印] [ 关闭]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加入收藏 |
如有项目不能查看,请下载并安装以下插件:FlashPDF
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 2013-2018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