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请选择:
关键字:
国学大师李学勤:大学生都要具备一定的国学知识
[ 来源:本网  作者:   添加时间:2010-07-06  浏览:45 ]

李学勤,清华大学历史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并任国内外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    

   成长于一个开明家庭的李学勤,从小便对符号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从小学时代开始,李学勤就开始接触相关的文字书籍。大学期间,在师从金岳霖进行了逻辑学的研究的同时,李学勤仍旧没有放弃过对符号的探索,他甚至自学了晦涩难懂的甲骨文,对于符号的研究俨然成为了李教授事业生涯的享受之一。从逻辑学到历史学,专业跨度的转型在李学勤教授看来,并没有太多阻碍,它们不过是同隶属于符号领域的不同细节。凭借着自身的语言天赋,李学勤教授先后掌握了德、英、日、俄四个国家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他对语言符号如是精炼地总结道。

   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教授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牍帛书及其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领域,均有重要建树。50年代,他缀合、整理殷墟发掘所获甲骨,用排谱法研究 甲骨文 反映的史事和历史地理,并首次鉴定出西周的甲骨文,首创 殷墟甲骨 的非王卜辞说,继而又就历组卜辞等问题提出两系九组的新分期法。在青铜器及其铭文的分期、分区、分国别研究中,也取得了较大成就。在系统研究甲骨、金文的基础上,他对商周时期的礼制、职官、家族、法律等方面作了探索。50年代后期,他综合研究战国时期金文、陶文、古玺、货币文字及简帛,从而促使古文字学领域中新的分支——战国文字研究形成,是战国文字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从1975年起他先后主持和参加过马王堆汉墓帛书、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的整理、注释,并利用这些新材料,对战国以至汉初的学术史、文化史进行探索,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而今已将近耄耋之年的李学勤教授热衷拼图,曾有过用一个月拼过2000片的拼图的历史。现在正在从事清华简的工作便与之相关,李学勤教授每天都在把每一个残片进行拼接。

   在整理这份浩大的工程中,李学勤教授极其同伴发现了许多有用的材料,如金滕确实不是伪书,只是有一些异文。于此同时,他们专门成立了清华文化整理中心,来对于这些简进行研读。据悉,第一本考古报告性质的学术专著将在年内出版,这部专著将重点对尚书与逸周书的部分和楚国世系等方面的文章进行研读。其中主要的内容为楚简,但不否定包括其他国家的简。这部专著对清华简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整理清华简的过程中,在就古今尚书的问题上李学勤教授也有了自己新的认识。他指出清华简中有许多关于尚书和逸周书方面的内容,证实了一部分古文尚书的真实性。同时也改变了一些传统的看法。同时,从李学勤教授他们对郭店简的发掘和研读中,也看到了其对楚文化相当的影响力。

   多次来到南昌的李学勤教授对于江西省大洋洲的考古发展有着深刻的印象,“新干的发现的感觉是一种惊奇,晚上两点得到消息,经过研究发现,樟树出土的青铜器更接近于中原的风格,而不是接近湖南、湖北的青铜器风格,这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变了以前对于青铜器发展的认识。”

   第一次来到南昌大学,校园带给了李学勤教授美好的第一印象。当谈起相关国学教育的发展时,对国学有着特殊感情的教授勉励大学生都要具备一定的国学知识,“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有义务去了解我们民族所走过的每一步历程。”同时他也强调作为专业研究,必须要有一批人去深入的研究国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中国国学的发展必将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于现代文化的发展也必将促进其发展与繁荣。国学的繁荣必将在各个方面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李学勤教授以此做为对我校国学教育的勉励。

[ 回首页] [ TOP] [ 打印] [ 关闭]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加入收藏 |
如有项目不能查看,请下载并安装以下插件:FlashPDF
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 2013-2018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