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请选择:
关键字: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陈静研究员应邀讲学
[ 来源:本网  作者:   添加时间:2010-07-06  浏览:45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常务副主编陈静先生应我校邀请,于2010年4月18日晚在我校外经楼104教室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逍遥与自由:近代《庄子》解释传统的形成” 的学术报告。  
   陈静先生首先简要介绍了《庄子》注疏的历史系统。《庄子》在汉代还没有专门的注释,到了魏晋时期专注就很多了,然而用“自由”来解释庄子是在近代开始的。自由的传统语义是“自己作主”,但这种自由被限定在制度之外,与人伦秩序和政治原则无关。如果在制度之内,则自由很容易变成否定的、贬义的词语,所以,以往的注《庄》者都忽视了庄子之“自由”意蕴。  
   陈先生接着分析,随着西方思想的融入,严复等人大量用自由解《庄子》,严复所说的自由是划分现实的权力界限的概念。在严复等人的鼓吹之下,自由由之前的贬义变成为一个好词。自由的涵义在近代的改变,也影响了对《庄子》的理解,用自由来解释《庄子》逐渐成为理解《庄子》的一个基本方向。严复是用自由来解释无为,主要是政治上的不干涉主义,自由的内涵具有近代政治的意蕴。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用自由来解释逍遥,即精神上的自由自在的高妙境界,自由的内涵更多是传统的,陈静先生认为这才是《庄子》的逍遥与自由。这样,自由意义由近代向传统复归。陈静女士启发我们去思考这种转折是如何发生的,指出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学术问题。最后陈先生以“心灵在想象中翱翔而超脱现实生活”这句话结束演进。  
   陈先生的这场报告让我们看到庄子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自在的高妙境界,对于我们的处世态度有很大的启发。她为我们提出的学术上的思考,也值得我们去深思。(陈利娟 供稿)


[ 回首页] [ TOP] [ 打印] [ 关闭]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加入收藏 |
如有项目不能查看,请下载并安装以下插件:FlashPDF
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 2013-2018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