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请选择:
关键字:
臺灣著名學者陳鴻森研究員應邀在國學講習堂作第五講
[ 来源:本网  作者:   添加时间:2011-09-25  浏览:45 ]



   

   9月18日晚7點,應我院邀請,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著名學者陳鴻森先生來我校講學,在前湖校區人文樓A255室作了題為“段式《說文注》成書的另一側面——段玉裁學術的光與影”的精彩學術報告。此次學術報告是我院國學講習堂第五講,報告會由南昌大學院長程水金教授主持。
   陳先生的報告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在引論中,他充分肯定了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的歷史地位和學術價值。接下來梳理了段玉裁的研究脈絡,分析了他的幾部主要學術著作。後面的兩部分作為本次講座的核心內容,則主要論及了《說文解字讀》五百四十卷的子虛烏有,並從《說文注》的成書過程分析了段玉裁與當時學術圈的糾葛。陳先生學養深厚,旁徵博引,大膽假設,通過書信、序跋等材料小心求證,闡述十分深刻,將學術界一直並未關注到的學術群體關係以及作者人性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陳先生還把一些學術研究的方法論穿插在講座中,提出年代學和時間要素在古代文學研究中的重要性,並鼓勵同學們舊書新讀,充分利用舊材料,發現問題。
   通過深入剖析《說文注》文獻脈絡與史實糾葛,陳先生給大家細緻講述了段玉裁《說文注》的成書的光亮面以及段玉裁人性上的一些陰影,最後得出了段注的光彩在某種程度上是幹嘉學派《說文》學術成就結晶的結論。
陳先生報告後,程水金教授對報告作了點評,系統總結了這次報告的內容,整場報告歷時三個小時,氣氛十分熱烈,參加報告會的國學班學生都認為經歷了一場思想洗禮,學術上受益匪淺。
   陳鴻森先生,1950年生,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傅斯年圖書館館長,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合聘教授,主要研究中國經學史和清代學術史。其代表作有《翁方綱年譜補正》(2004年,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二十五期)、《阮元與王引之書九通考釋》(2005年,《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八輯)、《阮元揅經室遺文輯存》〔增訂本〕(2005年,收于楊晉龍主編《清代揚州學術》,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專刊)、《阮元刊刻〈古韻廿一部〉相關故實辨正──兼論〈經義述聞〉作者疑案》(2005年,《史語所集刊》七十六本三分)、《皮錫瑞〈經學歷史〉周注補正》(2005年,《中國經學》(第一輯)。


[ 回首页] [ TOP] [ 打印] [ 关闭]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加入收藏 |
如有项目不能查看,请下载并安装以下插件:FlashPDF
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 2013-2018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