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请选择:
关键字:
中央民族大学叶楚炎教授讲座纪要
[ 来源:本网  作者:   添加时间:2025-09-15  浏览:45 ]

中央民族大学叶楚炎教授讲座纪要

应我院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叶楚炎教授于912日(周)晚上7:00-9:00,在人文楼B230会议室开展了一场题为“《儒林外史》原型人物研究的方法、路径及其意义——以鲁编修之原型人物为例”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国学院张宜斌副教授主持,王丁等教师以及国学院全体同学参加。

《儒林外史》是一部人物形象塑造上十分成功的小说,书中人物大多并非完全虚构,而是在真实原型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变形与重构塑造而成。原型人物的揭示让我们得以更为清晰地探讨吴敬梓如何在原型人物的基础上生成小说人物,以及原型人物小说化过程的共同规律。通过对于《儒林外史》中鲁编修这一角色的原型考辨,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人物在叙事层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叶教授首先指出,《儒林外史》的小说人物多有现实原型支撑,通过引用金和、商伟、鲁迅等前人的论述,进一步阐明原型研究对《儒林外史》研究的重要性。随着《儒林外史》研究领域相关新文献的不断发现,《儒林外史》原型人物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此可以总结出吴敬梓选取和处理原型人物时的多个规律。同时,叶教授特别提到“韩江诗社”这一重要的原型群体,并以《儒林外史》中莺脰湖之会“不作诗”的设置指出吴敬梓对被功利思维异化的诗歌写作的反思。随后,叶教授从地方志记载、学者记述两个方面出发,指出鲁编修的原型人物应为曾任“编修”一职多年的江西南昌籍文人万承苍,并结合小说情节、地域关联、人物关系等多重线索来考辨这一观点。通过鲁编修小说人物与原型人物的印证比对以及对鲁小姐人物塑造的相关探寻,叶教授进一步揭示出吴敬梓笔下人物的创作动机与塑造意义,指出《儒林外史》深刻呈现了当时士人群体所面临的悲剧命运和生存困境,构建了一个既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儒林世界。

讲座尾声,叶教授就在座学生提出的诸如《儒林外史》一书命名、索隐与考证的边界界定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张宜斌老师在总结中表示,原型人物的考证对正确、深入理解小说具有重要意义,叶教授对鲁编修原型人物的考据扎实、论证有力,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优秀范例。最后,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 回首页] [ TOP] [ 打印] [ 关闭]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加入收藏 |
如有项目不能查看,请下载并安装以下插件:FlashPDF
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 2013-2018 版权所有